2019-05-30 by Jun Tai
最近人民日報官微發了一條哈佛大學的科學研究視頻,分析出一個人沒有出息的9大根源。
很多看到答案的網友,直言扎心了。
P1 總找借口 永遠有找不完的理由 王爾德說:“你一旦為自己找到一個錯誤的借口,你不久就會再為自己找到一百個借口。” 做錯一件事,就得用無數個借口補充漏洞,再用無數個借口解釋借口中的漏洞。 在名將輩出的西點軍校,學員應對上級的回答永遠是四句話: “報告長官,是。” “報告長官,不是。” “報告長官,不知道。” “報告長官,沒有任何借口。” 除此以外,不能多說一個字。 因為軍官要的只是結果,而不是喋喋不休、長篇大論的辯解。 “沒有任何借口”,看似顯得冷漠不近人情,可仔細想一想,再美妙的借口對問題的解決沒有任何用處。想干事的人永遠在找方法,不想干事的人永遠在找理由。 世界上沒有走不通的路,只有想不通的人。 P2 恐懼 畏懼失敗就是毀滅進步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答:為什么越畏懼失敗就越容易失敗? 其中一條高贊留言這樣寫道: “即使在整件事當中有些事是成功的,但是你往往選擇性地忘記這些事,而去牢牢記住自己失敗的事,并心生恐懼,覺得自己的成功是僥幸,那么失敗就是一種必然。” 其實失敗是人生的一種必要的過程,也是一種必要的投資。 如果人生必然存在失敗,那么就要趕緊失敗,失敗是為了尋找更大的可能,從而做更好的自己。 P3 猶豫不決 謹小慎微的懦弱 歌德說:“猶豫不決的人,永遠找不到最好的答案,因為機會會在你猶豫的片刻失掉。” 猶豫是生命中最大的惰性因素,成千上萬的人雖然在能力上出類拔萃,但卻因為猶豫不決錯失良機淪為平庸之輩。 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經常聽到,或者自己也曾脫口而出: “我行嗎?可以嗎?” “假如是錯的,怎么辦?” “如果不成功,怎么辦?” ...... 一個又一個的如果,最后都變成了生命中的沒有結果。 英國詩人蘭布里奇曾經說過:“如果一生只求平穩,從不放棄自己去追求更高的目標,從不展翅高飛,那么人生便失去了意義。”人活一世,需要多一點冒險精神。 果斷是人生中的一張關鍵牌,所有的猶豫不決,都是執迷不悟。 P4 拒絕學習 你不是廢柴,你只是不想學習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·芒格說過:“我不斷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過越好,他們不是最聰明的,甚至不是最勤奮的,但他們是學習機器,他們每天夜里睡覺時都比那天早晨聰明一點點。” 每個人都有權平淡地、有尊嚴地度過一生。但我不希望你是“碌碌無為,卻安慰自己平凡可貴”。 沒有人天生不凡,拒絕學習與成長,再精彩的生活都與你無關。 P5 拖延 計劃很豐滿,執行很骨感 中國社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: 中國有80%的大學生和86%的職場人都患有拖延癥; 50%的人不到最后一刻,絕不開始工作; 13%的人沒有人催,不能完成工作。 難怪有人會說,現在99%的年輕人都靠“截止日期”活著。 發誓要早睡早起努力讀書,可刷完手機,不經意間已經凌晨兩點; 下定決心好好工作,可每次都要領導催促才能完成任務,然后慌慌張張錯漏百出; ...... 越拖越沮喪,沮喪變絕望。 《拒絕平庸》里有這樣一句話: “很多時候我們為什么嫉妒別人的成功?正是因為知道可以做成一件事又不愿意去做,然后對自己的懶惰和無能產生憤怒,只能靠嫉妒和詆毀來平衡。” 決定人生高度的,從來不是一個完美的計劃,而是一念即起的執行力,沒有執行力一切都是零。 P6 三分鐘熱度 你的失敗大都源于半途而廢 人們總喜歡立flag,卻又總是三分鐘熱度,堅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堅持不下去。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失敗,其實都源自半途而廢。 人生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,需要耐心地持續積累,而不是一開始急功近利的沖刺。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,在90多歲的年紀仍在做壽司。他有一句話,值得與每個人共勉:“職人的精神就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,并且把這件事做到極致。” 堅持,是通往美好的最佳捷徑。 來源 | 洞見